开幕式上:“冰新”北大人,期会春风中
烟花在鸟巢上空绽放
辉映08年的奥运风采
但这一次熠熠生辉的夜空下
是“冰新一代”映着火光的笑脸
在让世界充满爱的歌声中
15位北大学生
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人并肩前行
在他们的背后的影像长河缓缓展开
在鸟巢中闪闪发光
而光点辉映中盛开的
恰是同为“冰新一代”的你我
心中的那句——
“一起向未来”!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立”为伊始,“春”蕴生机,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恰与立春同至。在2022年立春时节举行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15位北京大学学生与友校同学共同完成了极具创新性的行为表演《致敬人民》。
来自世界各地的他们,用脚步丈量方寸,用身姿展开画卷,神采奕奕,齐头并肩。
他们从鸟巢会场的一侧迈向另一侧,在他们走过的路上,一幅全世界人民生活的图景徐徐展开,图片里的一张张笑颜自信又动人。“我们人类在一起。”张艺谋导演这样概括《致敬人民》的初衷。
闪闪发光的青年们
在这15位北大演员中,有推迟哈佛访学、积极投身演出的博士生,有参加过建军90周年阅兵式的退役军人,还有希望成为两国友好使者的留学生,也有文体双全的“学霸”……在原本的生活轨迹上,他们已经闪闪发光。而冬奥的邀约,恰如梦想的引力,把他们慢慢牵引到一起,让他们相识并肩。
走在画轴中心的演员是来自外国语学院的2020级本科生王心怡。“冬奥会开幕式演职人员不仅是冬奥向世界展开的第一张名片,也是连接冬奥与北大的其中一座桥梁。”她说道。
王心怡不仅是北大国合秘书处外专服务与国际会议中心副部长,多次担任国际合作项目助教,承担校园重大活动的主持任务,获评北京大学三好学生等称号,还是一位具有9年中英双语志愿服务经验的讲解员,用她的语言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许多美好与成就。“志愿服务不求报酬,成就感与收获感已是一切。”她如此说道。
△ 点击观看王心怡在鸟巢的一天
集成电路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王錡深是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硕士全额奖学金的获得者,在成为一名冬奥演员之前,他在学术的路上,已经走过了令人羡慕的许多,在他的寄语中,将北大学子的责任与冬奥演员的责任结合在了一起:“我非常荣幸能成为冬奥会开幕式的一员,能向全世界展现中国新青年的风貌与中国“芯”青年的风采。”
在2021年,来自城市与环境学院的2018级博士生任卓然就参与了七一“伟大征程”的演出。那时,她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大型演出的魅力,也感受到一个集体共同努力达成目标的成就感和代表北大出征的荣誉感。因此,当冬奥会开始招募开幕式演员,她第一时间报了名。五百多位热情开朗的候选人把初试的场馆挤得满满当当,“可能被选上的希望很渺茫了吧。”幸运的是,导演组对这位大方、自信、舞台感强的女生印象十分深刻,她被顺利录取入演员组,收到这份印着“一起向未来”的冬奥邀约。
而对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李佳斌来说,除了“北大学生”外,他还拥有另一个独特的身份标签:一名军人。他曾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集团军松骨峰特功连,并作为陆军形象代言人参与拍摄2017年大学生版征兵宣传片《参军报国 准备出发》。在北大读书和在军队服役期间,他分别以学生和军人的身份参加过2017年建军90周年沙场阅兵、2019年建国70周年游行和2021年建党100周年庆祝大会等重大活动。
“感谢这个美好的时代,也深爱着中俄两个伟大的国家。”对于新闻与传播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爱丽克斯来说,冬奥像一把炬火,照亮了她内心对志愿活动及与中俄关系的关切。这位来自俄罗斯的女孩在2020年来到燕园,成为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的一名硕士生。在2021年建党百年之际,爱丽克斯还与北大的其他留学生一起向习主席写信,向共产党百年华诞致以最真诚的祝福。她还曾与歌唱家蔡国庆老师共同拍摄冬奥会官方MV《远方的朋友来我家》、参与录制中央电视台奥林匹克频道《冰雪梦想团》节目等等。“作为俄罗斯留学生,我深受荣幸能参与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同时我希望能助力中俄共同发展目标,也向世界展现开放、和谐、包容的中国。”这位来自的俄罗斯女生不仅将自己的奉献之心带到中国,更真正成为了中俄文化交流桥梁的一份子。
难忘的出征仪式、排练中的深刻友谊……这可能是他们中的许多人第一次与家人在过年时分隔,但他们见证了冬奥会开幕式从雏形到最终的完美呈现,也陪世界人民过了一次难忘的中国年。而对于软件与微电子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张瀚博来说,这段冬奥与年味并存的岁月里,也迎来了他的24岁生日:“能在我24岁生日之际走上鸟巢与全世界人民分享我的喜悦,我觉得无比荣耀。“小我与大我的相互成就,让冬奥与虎年的相遇,更增添了仪式感。
走出一条直线
“在疫情影响下,开幕式表演人员缩减至3000人。”
“人数越是精要,每一个人在镜头前的表现就越会影响观演全局。”
“在参与开幕式排练前,大部分同学还是演员行业的新人。”
“要在短短5个月内迅速成长为合格的演员。”
82厘米的步距、110的行走节奏的极致精确背后,是日复一日的积累和进步。从十月初进入曹光彪馆开展第一次训练,到十一月正式进入鸟巢,再到正式演出,演员们共进行了大大小小48次的排练。四个多月里,演员们基本维持每周两到四次或五次的排练频率,排练时间基本上都是在五到十个小时。
排练过程中,所有演员都要按照统一标准,准备演出衣物、调整动作状态。其中,形体训练标准要求纠正不少同学早已长期习惯的不适宜演出呈现的走姿站姿,这一切都是为了尽可能表演出最好的效果。
“冬奥的开幕式以及我们每位演职人员的工作,是冬奥展现给世界的一张名片,再加上冬奥会开幕式全程直播,所以它是零容错率的,我们一定要走成一条直线。在每次训练中我们会听节拍器,反复的磨合,追求与全息投影的配合。”在演出结束后王心怡说道。在国际关系学院2021级本科生马丁看来,“一波完美演出”是上场前大家最大的愿望,是大家全力以赴的希望。
除此之外,演员们还接受了一系列“特殊训练”,例如十秒钟内变十个表情、边走边大声歌唱或朗诵、即兴表演等。“这对于非演艺行业的“素人”大学生来说,都是过往学习生涯中从未经历、从未碰过的挑战。”数学科学学院2018级本科生王艺纯说道。
“导演为了调动我们的情绪、提高舞台表现力,还指导我们进行一些类似于无实物表演的训练。”回忆起训练过程中大家的“放飞自我”,集成电路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高旭也忍不住笑着说道“真的很棒!”一向内向的他虽在初入燕园时还略带腼腆,但妙趣横生的排练生活让所有演员都在这里敞开了内心世界。一个人不会自己“变得”开朗,是一群人的“一起加油”成就了一个集体的活跃与欢乐。
△ 北大冬奥开幕式演员与张艺谋导演的合影
作为从北大走出去的开幕式演员,开幕式表演并不是他们唯一与大家见面的作品。在《一起向未来》MV的录制中,演员们齐聚未名湖畔、博雅塔下,动作整齐划一、收放自如。“我们都需要爱,大家把手都牵起来”,在温暖动感的歌声中,“冰新一代”中的北大人,正将“一起向未来”的冬奥情结用MV的镜头语言诉说给每一个人。
揭秘:台下那些事儿
“尽管并没有发生真的很好笑的事情,但是大家在一起时轻松愉快的氛围就会让一切简单的事情都变得有意思。”
台上,他们彼此默契配合,整齐划一;台下,他们又是一群爱玩爱笑的小伙伴,欢声笑语,青春洋溢。
在训练间隙的等待和候场时,由于保密要求,许多设备无法带入场内,演员们除了玩狼人杀、UNO等桌游外,还会在候场口与外国同学交流语言和风土文化。不同地区的人有着怎样的语用习惯和发音特点?你能否通过听音辩话猜出一个人来自何方?这些都是他们在休息时间里总能意外偶得的“小tips”。
阿拉伯语专业的王心怡在排练过程中与来自巴基斯坦的同学交流阿拉伯伊斯兰文化,讨论开斋节等历史久远的文化仪式。同样在外国语学院就读韩语专业的2020级本科生崔心怡更是在训练之余当起了伙伴们的“小老师”,教来自不同国家的同学们说起中文来。
猜字谜等中华传统文化游戏也在训练场中来了一次“文艺复兴”。来自土库曼斯坦的工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撒普尔分享了与中国同学玩猜字游戏的经历:“谜面是‘云上飞的人’,答案不就是 ‘会’字吗?我觉得这些字谜特灵活多变,让人学得开心。”任卓然也分享了和撒普尔的小故事:“有一次我问撒普尔:‘你知道脑筋急转弯是什么吗?’我本来想要帮他理解一下什么是脑筋急转弯,没想到他扭头就跟我说了一句‘树上七个猴儿,树下一个猴儿,一共几个猴儿’,我当时就觉得他一定是个中国通!也才知道原来很多外国友人对中国的语言、文化兴趣盎然,甚至颇有研究。”
文化交流之外,演员们也用笑容和活力相互感染、相互鼓励。教育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季伟森回忆开幕式排练过程中的经历时谈到:“很多可爱的小朋友参加开幕式的节目,五六岁的小朋友们离开家人,虽然一整天在鸟巢准备参加大联排,但最后演出的时候他们仍然特别有精气神,充满活力。”
或许,有些机会是任何课堂都不能直接提供的,但在开放盛事中历练成长的北大“冰新一代”,能够踊跃把握扑面而来的每个机会,在无数个“第二课堂”中历练成长。
△ 点击观看开幕式演员的故事,视频来源微博“来自俄罗斯的爱丽”账号
如火如炬的精神
“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从去年十月初持续至今,但他们眼里跃动着的火焰与信念,也始终灼灼。”
申请报名参选的每一位开幕式演员从一开始就知道,筛选打磨是层层不断的,即便在训练三个月后,仍有被淘汰的风险。这对于面临学业和科研压力的志愿者们来说,是一次极为冒险的尝试。“对于我们博士生来说,这个沉没成本是非常非常大的。尤其是我这学期本身科研任务就比较重,这学期还要开题,这种选择所带来的挑战和压力,对我来说是不言自明的”任卓然坦言,“但相比于此,代表北大在冬奥会开幕式上演出的自豪感、代表中国向世界展现风采的荣誉感对我更重要。”
在开幕式倒计时30天时,北京大学冬奥会开幕式演员座谈会如期举办。这让即将登上冬奥会舞台的北大学子们再一次全员集结。
来自孟加拉国的元培学院2019级本科生阳光谈及他从小时候一直关注奥运会,在家里电视中看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很荣幸与幸运能够参加这次表演,能够很多人交流,还有就是中国著名双奥导演张艺谋指导下参加节目是非常宝贵的一个机会。”
来自乍得的国际关系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托马从留学生的视角分享了他的冬奥初心和冬奥期愿,“参与冬奥演出,这代表的是世界青年的形象!而我们青年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员,要始终为创造美好世界、建设美好未来努力。”几位留学生同学虽来自另一方水土,但此刻,正是热爱奥林匹克精神的“世界青年”们手牵着手、心连着心,让青春奔涌的宣言,迸发出振奋心灵的力量。
在谈到此次开幕式演员的经历时,城市与环境学院的2019级博士生蒋晟和很多人都谈到了疫情下的独特冬奥会。“奥林匹克格言中的“更团结”一词,就代表了我此次参加冬奥会最深的感受。这份团结的力量是我们能够在新冠疫情肆虐之际,克服困难,办奥成功的重要支撑。”
四个多月来,排练的辛苦与演出的压力总是如影随形,但只要他们站在一起,就拥有了面对一切的勇气。“每次傍晚,站在鸟巢的舞台上,我总觉得自己很渺小。但当我们共同站在台上,不知不觉就感到和大家一起变强了。”或许,这就是冬奥会“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意义所在。
不断行走,不断探索。我们行走在时间的洪流中,从蹒跚学步、跌跌撞撞到步履坚定、稳步向前,看北京从千年古都到双奥之城。行走的意义早已刻入一代又一代人的生命,鲜活在世界发展这条长巷里,凝成坚实的力量。
最终开幕式上《致敬人民》环节的演出形式同样是“行走”。整齐的步伐与青春风貌里,是所有开幕式演员齐心协力走过的日夜,是他们赤诚的向人民致敬的初心信念,更喻示着世界人民团结一致走向未来的每一步。奥林匹克的圣火已经点燃,冰雪的盛会已然拉开帷幕。
630名志愿者、57名冬奥赛时实习生、8家北大在京医院派出的902名医疗服务保障人员已正式上岗,他们将在冰雪世界中演绎同一种青春经历,创造出北大“冰新一代”对冬奥会的独特回忆,为中国、为世界,留下属于北大“冰新一代”的冰雪华彩。
文字 | 吴悦莹 秦若琳 赵二璐 张栩铮 赵珊 王洋 陈诗雨
编辑 | 苏晖阳 覃夫杰 叶筱雪 姚泰康 何佳倍
排版 | 柳霁琳
出品 | 北大冬奥教育宣传组